【瘦普日记】生于背叛又死于背叛!传奇战士——

游戏攻略 2021-03-25 16:24www.moobasa.com电脑游戏攻略

经过前几期的瘦普日记(),相信各位战士们对141特遣队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瘦普日记的主角可是咱141特遣队货真价实的人气王,他冷酷、帅气、能力超群、十分讲义气并且关键时刻非常可靠。相信战士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不错,今天瘦普日记的主角就是带着标志性骷髅面罩的人气角色——幽灵西蒙•莱利!

杀不死我的只会让我更加强大

说起幽灵,还要从现代战争2的官方漫画开始,最初的西蒙•莱利是SAS部队最优秀的特种兵之一。在捉拿他最大的敌人——罗巴的时候,因为一个队友的背叛,计划败露,全体小队成员被活捉。罗巴在基地用尽各种残忍的手段对他们进行洗脑,但莱利都坚持过来了,罗巴见他意志这么坚强,于是决定把他活埋!

!莱利奇迹般地从地里挖了出来!不过长时间的洗脑和肉体的折磨让西蒙的精神有些失常,他总能梦到一个个敌人戴着幽灵面罩折磨着他。死里逃生的莱利还没调整过来,却遇到了曾经的队友邀请他一起捉拿罗巴,西蒙答应了。

可没有想到的是,昔日的队友早已被罗巴洗了脑,并把莱利的家人全部杀死。莱利自此开始了复仇之路,先是杀死了已经叛变的两名队友,后来又去罗巴的秘密庄园杀死了罗巴,并用火烧了庄园,让官方认为西蒙•莱利已经死亡。

话说幽灵标志性的骷髅面罩也是因为在这一次刺杀罗巴的任务中,和其它队员身穿骷髅服装伪装潜入贩毒集团的派对中开始的。

精英中的精英,全能的幽灵中尉

之后,莱利被将军发掘,加入了141特种部队担任副队长,谢菲尔德给他取了个名字幽灵。莱利也正式开始了现代战争的传奇之路。作为141特遣队的一员,幽灵的个人能力十分出色,除了精湛的枪法,他的审讯技术和黑客技巧也十分了得。

这关了门之后发生了啥,战士们自行脑补吧!

在141小队对马卡洛夫的行踪一番调查后,他们发现巴西存在一个可能与马卡洛夫有关的军火商——罗哈斯,于是前往里约热内卢进行抓捕,在一段围追堵截的巷战后,小队成功抓获了罗哈斯,随后就是幽灵的审(dian)问(liao)时刻。

从对话中可以得知,幽灵占领了控制台并协助队友执行任务

而在141特遣队拯救627号囚犯的任务中,也就是救出普莱斯队长的那一次任务。幽灵又展现了自己出色的黑客技术,黑进了敌方监狱的操控系统,帮助队友打开门禁,寻找囚犯位置,提供信息支援为小队节约了大量时间。

真不是瘦普吹牛,要不是没有狗爪专用设备,瘦普也能当个厉害的黑客!汪~

惨遭上级背叛,不败神话破灭!

在之前的普莱斯个人传中,瘦普提到过普莱斯曾向太空发射一枚核弹,造成战地大面积电磁干扰,盟军趁机反击夺回失地。随后在将军的建议下,141特遣队兵分两路,“肥皂”和普莱斯队长前往阿富汗,而“小强”和幽灵则负责调查马卡洛夫的别墅。

而这次任务中,小强和幽灵两人默契配合,击破了敌军一道又一道防线,成功占领别墅,虽然未能抓获马卡洛夫,但同样找到了重要的情报。在拷贝情报的过程中,敌方增援部队来袭,局势瞬间转攻为守。队员们又一个接一个倒下了,电讯里,谢菲尔德将军正在途中并且队员们先撤退,战士们拒绝了,因为他们的使命还没有完成,他们愿意用生命完成这份使命!幽灵和小强分工明确,硬是在枪林弹雨甚至是直升机的重火力下,坚守阵地到情报下载完成并带着情报成功突围!

敌方部队追击仅剩的幽灵小强至山后平原处,空旷的地形和人数上的劣势对二人十分不利,这时莱利向树林处丢出了代表攻击信号的红色信号弹,呼叫了空军支援。伴随着空中火力轰炸,谢菲尔德将军的救援直升机随之降落。

纯爷们、真兄弟,无时无刻不惦记着队友

就当二人以为任务成功完成时,却不料谢菲尔德早已背叛,突然开火将莱利和小强击倒并拿走了情报,随后倒上汽油一根雪茄带走了两人的性命。整个过程负责掩护狙击的狙击手也没有任何消息,看来整个任务都是谢菲尔德设下的圈套。

在撤离时刻,小强负伤,幽灵多次前来搀扶,甚至在谢菲尔德开枪偷袭小强时,幽灵的第一反应仍然是拉住小强。虽然曾经被反叛的队友伤害,但幽灵依然珍惜着身边的队友。骷髅面罩下究竟流露着怎样的感情?

瘦普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幽灵西蒙•莱利的冷门知识,比如

幽灵的CQB记录为18秒28,相比瘦普来说,额...给大佬递可乐!

西蒙•莱利是所有SAS组员中最早加入的,其它同届不是牺牲就是背叛了。

“小强”被杀掉的时候是幽灵唯一在游戏中惊慌失措的时候。

幽灵的配音演员和四代里的盖兹同为克雷格•法尔布拉斯。听到一样的声音又想到两人的遭遇...瘦普先去哭一会!

幽灵西蒙•莱利在现代战争系列中的故事已经结束了,但141特遣队的故事永远不会结束,他们将会在使命召唤手游(简称CODM)中重新启程,开启新的篇章!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专区

Copyright © 2009-2025 www.moobasa.com 梦芭莎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