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发生了什么历史事件(1999年中国驻南大使馆

网络游戏 2023-10-15 12:08www.moobasa.com网络游戏大全

1999年3月24日晚上8点左右,塞尔维亚地区夜空中划过了一道黑影。

随着一声巨响,导弹落地爆炸发出的爆破声撕裂了原本寂静的塞尔维亚首府贝尔格莱德的和平外衣。

从这天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狂轰乱炸。长达两个月的轰炸行动中,北约各国共发射导弹数高达8000枚,投下了近乎1万多吨的炸弹,给塞尔维亚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而在1999年5月8日凌晨,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5枚炸弹,通过不同角度袭击了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直接造成了3名工作人员的死亡,20余人受伤,使馆内的重要资料和馆舍建筑更是遭到了严重破坏。

“交战不斩来使”,大使馆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家领土延伸,为何中国领馆会受到袭击?而美国对于中国大使馆受到轰炸这件事,以“误会”给予解释,其中有几分真假?

事端

1999年的5月7日晚,塞尔维亚共和国的首都贝格莱德陷入了一片漆黑,完全不复往日的灯火通明。

这一切都源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对于南斯拉夫联盟已经进行了超过45天的轰炸行动,很多民用基础设施和军用的设备被毁之一旦。

这些冷酷的武器如同“疯狗”一般被赋予了“血腥使命”,在街道上可以看到遍地瓦砾碎片、裸露的钢筋水泥,随处可见血肉模糊的残躯。

在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庭院里,同样也充斥着伤员与血腥味。

在使馆内工作人员拼命抢救伤员的,使馆楼仍然在不停晃动。庭院外传来救护车声,南斯拉夫当地的救援团队终于赶到。

车上冲下来几位带着救援队标志的急救人员,他们迅速四散看来。

不远处一位身着制服的男子正跪在地上查看身前同事的伤情,他不断呼喊对方的名字“小邵!小邵!”

地上躺着的同事痛苦万分,身上包括板材碎片以及导弹碎片造成的伤痕深可见骨。

他就是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内采访的记者邵云环,而旁边焦急查看伤员的男人正是中国驻南使馆的负责人潘占林。

“小邵死的时候痛苦极了。”后来有幸捡回一条命的潘占林这样描述道,他至今想起当时使馆被轰炸的惨状仍然心痛不已

“大家都以为可以马上回到祖国了。”

当时的南斯拉夫被笼罩在北约各国的各种武器威胁之下,尤其是在空袭之后,整座城市变得满目疮痍,毫无生机。

,就在这样一片凝重的死亡气息中,驻南斯拉夫的各位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仍然坚守在一线,为在南斯拉夫生活的中国同胞们提供最有力的保障。

彼时的工作人员内心的想法全都是对于自己的安慰,面对触手可及的血腥现场和波及在耳边的轰炸声,几位工作人员纷纷互相安慰道“战争只是一时的,坚持一下,就快了。”

情况之惨烈难以想象,空袭带来的血腥味弥漫了整个城市。

袭击来临是在1999年5月8日的凌晨时分,彼时的使馆工作人员刚刚结束晚上的聚会。

当时南斯拉夫本地的战争情况已经趋于严峻,虽然深知自己在使馆中很安全,但焦虑还是蔓延在每个人的心中。

压力之下,使馆的人白天小心谨慎,晚上肆意狂欢已成常态。

但连续几天的聚会也会让人疲倦,于是潘占林作为小组负责人,呼吁大家尽快回到卧室就寝。

回到房间的潘占林看了会儿文书,刚刚坐到床头便突然感受到大使馆的地面开始剧烈摇晃起来。

起初他以为是自己过度神经紧绷的错觉,但没过几秒钟,大使馆墙面的玻璃全部开始碎裂,天花板上的灯疯狂地摇晃着摇摇欲坠。

又过了几秒钟,屋檐上掉下来的碎玻璃和碎木板被彻底打碎了。

潘占林终于意识到大使馆绝不只是处在轰炸的余波范围内受到了影响,而是正在被袭击。

说是迟那时快,他立马跑出了寝室开始观察大使馆内的境况,但情况比他想象的要糟糕。

碎裂的木屑和玻璃渣已经导致了不少工作人员受伤,一些人已经躺在地上,甚至失去了行动能力,他们身上的制服已经有鲜血渗出,深红色的血迹刺痛了潘占林的眼球。

他连忙定了定神,开始组织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进行自救和他救,秉持着“无伤救治轻伤,轻伤搀扶重伤”的基本原则,和小组成员竭尽所能的搜索和救援伤员。

不久之后南斯拉夫联盟的救援部队赶到了现场,经过一整夜的搜救之后,有20多名工作人员受伤。

而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名中国记者经抢救无效,不幸遇难。

惨剧发生之后,中国大使馆在南斯拉夫境内被轰炸导致多人死亡的消息火速返回了国内,国内各大媒体报纸纷纷对其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对事态进行了相关分析。

中国政府对于三名中国同胞在境外大使馆内死亡这件事非常重视,当即以强硬的态度质问美国事情真相究竟如何,并要求出具相关情况说明。

国内专家综合当时的各方展开调查,最终认定这不是意外,而是赤裸裸的目的性轰炸。

事已至此,难道真的是美国公然对中国大使馆发起进攻?

“误击”?

正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一般在国际惯例中,大使馆是相对于比较安全的存在。

在他国地区中,大使馆是一个国家在建立相关外交时在当地的常设外交机关代表。简单的来说,也就是大使馆基本代表了相关国家的整体利益。

大使馆在代表派遣国和本国建立友好外交关系,以及促进双方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共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可以有效维护本国国民在当地的合法权益,使得本地华侨有所“依”,有所“靠”。

这样的地位已经成为了国际惯例,在《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中也有条例明确表示“大使馆馆舍不得侵犯”。

正因为如此,当国内相关媒体接到“中国大使馆被轰炸”的消息时,才会显得比以往夸张数倍的震惊。这与直接在我国国土上轰炸我国同胞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区别。

彼时《新华日报》驻地记者邵云环的遗体从废墟中抬出,正值壮年的生命就此陨落,报纸照片中惨烈的境况刺痛了无数国人的心脏。

“为什么大使馆还会被轰炸?”“这究竟是哪股势力的恶劣行径?”

各种质问在舆论的发酵下甚嚣尘上,引发了国内大面积的反美游行活动,很多百姓都纷纷走上街头,表示自己的不满。

局势影响扩大化速度之快使得查明事件的重要性更被提上日程,中国政府对这样野蛮暴力的事件实行了最强烈的谴责,并与美国方面进行了相关交涉,态度极为强硬。

当时我国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先生已经明确表态

“中国已经做好打仗的一切准备。”

就是这样强硬的态度,在当时心存侥幸的美国以及以它为首的北约国家群体并不重视。

张万年

事件发生之后,美国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美方的官员轻飘飘的几句话就概括了整件事情的始末

“这仅仅是一个意外,并不带有任何的政治目的。”

而就是这句话彻底激怒了中国政府和民众。

在中国政府强硬的外交态度以及在国际各方面的谴责下,1999年6月16日,美国总统特使托马斯·皮克林在发布会上公开陈述了“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强调本次事件是“误炸”行为,当时美国方面的目标原定南斯拉夫电视台,而非电视台旁边的中国大使馆。

而这样的解释中国方面根本不接受,且不说当时美国武器定位系统有多先进,五十颗卫星在战区上面“晃悠”,根本不可能连这点精确性都达不到;

再就是南斯拉夫电视台和中国大使馆中间有近乎两千米的直线距离,这样的“误差”解释根本不符合逻辑。

可以肯定是,美国这项恶劣行径的背后必然“有诈”,而作为受害方,中国是势必要追究到底的。

调查报告中疑点重重,国际舆论甚嚣尘上。在此背景下,纽约时报的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美国国防部。

通过此次采访,此次轰炸事件被官方承认的所谓“真相”随即公之于众。

美方虽没有明说,但很显然,中国大使馆是他们攻击塞尔维亚时扩大轰炸范围以及胡乱选择轰炸目标的“牺牲品”。

众所周知,塞尔维亚国家过去曾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在南斯拉夫解体之后,八大联邦构成了6个共和国,而塞尔维亚就是6个共和国之一。

因为北约想要分裂南联盟,并扩张到巴尔干半岛,南斯拉夫联盟和北约盟军之间矛盾已久。

在此背景下,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3月23日北约盟军的最高司令奉上级命令,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指示的前提下对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大规模的狂轰乱炸。

美军出示的作战计划显示,北约最早是打算通过晚上的连续轰炸来威胁南斯拉夫方面同意北约的要求,从科索沃撤出相关的军事部队。

3月24月,第1波轰炸中有51个目标被准确命中,但南斯拉夫方面并没有出现任何妥协的趋势,相反群众和军士们反抗意愿非常强烈,这更加刺激了北约残酷的轰炸行动。

事态在两天之后已经开始逐渐严重,3月26日,塞尔维亚地区在连续三晚的轰炸之后完成了轰炸110个目标的任务,其中不仅包括当地的民用基础设施,还有防空设施以及重点军事通讯基地等等。

但不得不说南斯拉夫确实很“刚”,强硬的态度背后是绝不谈判的坚定意向,北约高层不得不进行全新部署,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当时北约的最高司令给驻扎在塞尔维亚进的轰炸军定下2000个轰炸目标,该命令一经下达之后,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达到的数字。

即便是对于世界最大领土国俄罗斯来说,2000个轰炸目标也是非常密集的。当时不仅是塞尔维亚驻军的最高负责人感受压力很大,美军将领面对难以完成的任务量,压力也很大。

但任务还在不断增加,甚至因为战争的发展进程,美国高层还下达了硬性指标一天制定出10~12个新的轰炸目标。

司令处的美国高级官员对胡乱轰炸目标的不以为然,以及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传真过来的硬性目标,使得当时塞尔维亚境内美军气氛紧张,工作人员和将士都乱作一团。

这时,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提出了一个轰炸目标建议,这个建议是由科索沃空袭战争完全不相关的CIA反武器扩散小组所制定的,而制定计划的攻击目标正是中国大使馆。

美军方表示,这份以中国大使馆为轰炸目标的建议文件没有通过军方进一步的审批就直接执行了,所以这是一场“误击”。

但其说法显然得不到认同,就连当时一位美国高级情报官都表示

“任何图像专家都可以明显看出图中建筑物,怎么也不像塞尔维亚的政府建筑物。”

结合《纽约日报》的记者以及国内记者的相关调查,这次战争中,大部分的空袭以及轰炸行动都是由美国人一手策划和包办的,这完全有可能是美方对我国主权的一次挑衅。

在事情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政府持续向美国施压,国内不仅取消了两国高层军事交流和人权对话,并且提出了“公开道歉、全面调查、全面公开、严惩元凶”四点要求。

当时任中国军委副主席的张万年上将从科索沃战争一开始,就一直对南斯拉夫的局势进行着密切关注。

中国军队的强硬态度给了外交部门与美斡旋得足够底气,1999年5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按照中国的要求进行了公开道歉;

1999年5月14日,其在与中国领导人的通话交流中收起美国方面之前恶劣的傲慢态度,表示了歉意。

1999年6月份,美国总统特使代表团到达中国,带着最终调查结果,进行了一系列阐述解释。

本次的调查结果中详细标明了美国方面在此次事件中出现了三个重大失误,即攻击目标的定位错误,复查阶段没有进行核查,以及军事情报库没有及时更新目标。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国内外的严峻形势,无论是东亚、拉美还是俄罗斯方面,中国接受着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与考验。

这时候的中国只有稳定发展才是长远之计,再加上中美两国都无意开战,之后终于在多次谈判之后达成了共识

美国政府向事故中受伤的27位伤者以及三位已经失去的死者家属提供450万美元的补偿,并在当年的9月份,将所有赔偿款迅速交予中国政府。

同年的12月份,美国方面又支付了2800万美金,作为对于中国使馆损坏建筑以及资料损失的赔偿。

之后,美方对于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军事人员给予了严厉处分,这一轰炸事件就此落幕。

民国时期的著名翻译官兼外交官陆征祥曾经说过“弱国无公益,弱国无外交”。

这句话在1999年中国大使馆被轰炸之后更是重新被人提起。

波谲云诡的国际社会就相当于一个残酷的修罗场,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各方面发展受阻,远没有如今在国际社会上具有的话语权。

但正如如果没有前辈鲜血的付出,就不会有如今中国的辉煌,如果没有一次次事件的警醒,中国的外交也不会像如今这样有祖国强硬的实力作为后台。

一战结束之后,中国代表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遭遇,已经赤裸裸提醒了国人国家实力的重要性。

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作为华夏子孙、炎华儿女,势必要对祖国报以热血,倾其真情。

乾坤日夜变幻,我们也无需为过往的旧事太多忧虑,现如今应该做的更是化悲痛为动力,磨心血为铮铮铁骨,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新时代的中国早已过了愚昧茫然的时期,正在以健壮的步伐不断向国际舞台进发,书写出属于中华儿女的传奇。

大家对于1999年轰炸中国大使馆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Copyright © 2009-2025 www.moobasa.com 梦芭莎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