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爆小百科」— 网络表情符号
▍简介
网络表情符号是指网络上使用的符号所构成的表情,是人们利用虚拟信息迅速交流的一种方式。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网络表情符号已经成为日常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用来生动呈现和描摹日常面对面交际中的非言语信息,使双方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前世今生
1982年9月19日,人类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诞生。
因为当时的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电子公告板上的各类主题留言已经非常多,但斯科特·法尔曼(匹兹堡计算机科学教授)发现在纯文本的状态下,作者的真实意图未必能让读者了解有时候他明明是在开玩笑,但读者却当真了,而有时候他其实是在认真说一件事,但读者以为是在开玩笑。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尔曼教授做了一个提议,他设置了一个符号,如果文章使用了这样一个符号,那就表示作者在开玩笑。
于是,人类的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诞生了……
1982年9月19日,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匹兹堡计算机科学教授)教授在电子公告板,第一次输入了这样一串ASCII字符“:-)”,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脑笑脸就此诞生。从此,网络表情符号在互联网世界风行,为社会广泛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逐渐习惯用这个表情来表示开心、愉悦等心情,与之相对应的 :-( 符号也在网友们的创造下诞生,用来表示难过,不开心等感受。20世末在英文中有新的词汇来说明这些表情符号,即将情绪(Emotion)与小图案(icon)两个字巧妙地合并,成为新词“Emoticon”。
,由于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不一样,网络表情符号也在世界各国中找到更加本土化的生根发芽方式。
比如,最初的网络表情符号传入日本以后,日本人又发明了另一种横向的表情符号,例如用“^_^”表示微笑,代替美式的“:-)”符号。在日语中成为“颜文字”,“颜”字意为脸庞,“颜文字”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指用文字和符号组成表情或图案来表达撰写者的心情,此词也逐渐为中国台湾的年轻人所采用,大陆多为二次元爱好者所接受。
西方的表情符号大多用嘴表达感情,而日式的表情符号重点却在眼睛上。
在俄罗斯,网民们结合本土文化创造出了富有俄罗斯特色的网络表情符号。比如在一本很有名的科幻小说中有一个叫做克图虎的海底怪兽,脑袋上长着一堆触角,网民就把它形象地画成“{:?”这个样子,而“[:|||:]”表示手风琴,意思是已经过时的笑话或批评某人又在老调重弹。
而在国内,不少网络表情符号另有深意,比如
“微笑”表情
表面高兴。
实际鄙视,嘲讽,甚至厌恶。
背景这个表情,眼轮匝肌(上眼角附近的肌肉)没有动,而口轮匝肌(靠近嘴部)的收缩导致双唇抿紧,而这一般被认为是对笑意的抑制。
“微笑加招手”表情
表面笑着再见
实际不想跟你说活。请走开。
背景因为那个微笑的表情,这不是简单的再见,而是针对某种你反对的东西表示嘲讽。
▍经典网络表情符号——emoji
上世纪90年代,东京软件工程师栗田穰崇(Shigetaka Kurita)发明发明了表情各异的黄面小人脸,也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emoji,本意是让这些可爱的小图标代替文字,使得小屏幕上的短信交流变得更有趣。
日语中,emoji意为“绘文字”(日语絵文字/えもじ),这个词汇也在2014年8月被牛津词典在线版(Oxford Dictionary Online)添加进新词汇中,这也意味着它已经变成一个正式词汇。
2015年,带着两滴喜极而泣泪水的黄色表情图标,即/笑哭/被《牛津词典》(Oxford Dictionaries)公布为2015年年度词汇。据统计称,这个Emoji表情是2015年使用最为频繁的emoji表情。评委称emoji“象征着生活在数字世界中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世界容易受视觉驱使,易于表达感情,且过于直截了当”。
,emoji成功跨越了语言的壁垒,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丰富的交流形式。
2016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将emoji列为永久收藏,其中包括176个诞生于1999年的最初版本emoji表情,与毕加索、波洛克的“世界名作”陈列在一起。
▍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网络表情符号已经无法满足有才的网友们,于是真人表情包,应运而生。
国内真人网络表情包开始流行应该要追溯到2013年,第一个走红的真人表情,是当年的“小胖”同学。
小胖同学当初这个表情,据说是被老师偶然拍下并上传到网上,然后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在那之后,网友们通过自己的奇思妙想又引入了诸多元素。例如“还珠格格”系列、“一起来看流星雨”系列、“亲切祝福”系列等等。
再往后,许多更流行的元素出现了。可爱的动物表情,简单的人物画像,或者几笔生动的线条配上几个字,格式也不再限于jpg,p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