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怎样才能进入课堂-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以游戏为例,难道它只给我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吗?其实并非如此,游戏同样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可以成为学校课堂中的生动教材。
微软收购《我的世界》后,不断在教育领域进行和创新。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准备和制作,微软于2016年推出了《我的世界教育版》的初期体验版本。在新泽西的一所学校内进行的试点测试,标志着微软将游戏带入校园、带入教育的决心。这是游戏进入课堂的最典型案例之一。
游戏确实为玩家们带来了欢乐,让人在游戏中沉浸。那么,为什么学习就不能像游戏一样吸引人呢?这主要是因为学习和游戏的趣味性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基础教育阶段,如小学和中学,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如果教学具有趣味性,将知识点融入趣味内容中,学生们会更容易理解,记忆知识点也会更加牢固。相反,当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时,学生们容易分心,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可见,趣味性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游戏正好拥有教育所需要的趣味,但大多数游戏并没有能够被教育所利用的“趣味性”。
《我的世界》这款游戏很好地弥补了教育过程中游戏应用的问题。其开放性的游戏内容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微软推出的《我的世界教育版》则使这款游戏更加专业,更适合用于教育领域。
游戏进入课堂,关键在于两点:一是游戏本身的内容是否适合教育,二是教育工作者如何正确使用游戏的教育作用。
对于第一点,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热门游戏并不符合教育需求,它们只有单纯的趣味性,缺乏教育意义。甚至有些游戏存在篡改历史的现象。游戏的开发者需要思考如何制作一款既能吸引玩家,又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游戏。在这方面,《旅行青蛙》这款游戏就做得很好。虽然是一款佛系游戏,但玩家们能从游戏中深刻体会到养育孩子的辛苦和操心。现实中的苦口婆心不如玩一款游戏来得深刻。
对于第二点,教育工作者需要巧妙地将游戏融入课堂,避免生硬的结合方式。如果因为与枯燥的学习挂钩而让人们对游戏失去兴趣,那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老师们需要合理运用游戏,将其与教学内容巧妙结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我们应该劳逸结合、寓教于乐,让游戏和教育共同改变和努力。就像电子竞技一样,通过逐渐规范和专业化的过程,为自己正名并为人才输送做出贡献。同为游戏领域,电子竞技可以做到,为何游戏本身不能发挥更大的教育作用呢?让我们共同期待游戏与教育的完美结合,为孩子们的未来创造更多可能性。